贴片电阻电极层脱落是一种常见的失效模式,可能导致电路开路或接触不良。其根本原因在于电极层与电阻体之间的结合力不足。导致结合力下降的因素有很多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焊接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: 高温会导致电极材料与端帽的焊料发生过度反应,形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,降低结合强度。焊接时间过长也会加剧这种反应。
焊接过程中的机械应力: 贴片元件在焊接过程中,会受到来自焊盘、锡膏以及周围元件的机械应力。如果应力过大,就可能导致电极层与电阻体分离。
电阻体材料和电极材料不匹配: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。如果电阻体材料和电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,在温度变化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应力,导致电极层脱落。
电极材料氧化: 电极材料表面氧化会降低其与电阻体的结合力。这在储存或使用环境潮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。
制造工艺缺陷: 例如电极层厚度不足、镀层不均匀或存在杂质等,都会降低电极层与电阻体的结合强度,增加脱落风险。
为了避免贴片电阻电极层脱落,需要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,控制焊接温度和时间,并尽量减少焊接过程中的机械应力。同时,选择高质量的贴片电阻,确保其材料匹配性良好,并注意储存环境的控制,防止电极材料氧化。
上一篇:贴片电阻阻值变小的原因
下一篇:贴片电阻烧坏的原因